翻页   夜间
谷歌中文网 > 拯救诸天单身汉 > 3072【教化百姓】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谷歌中文网] https://www.gugezw.com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朱先生回来之后,做得第二件事,就是为白鹿村写了一份乡约。

    “一,德业相劝。德,谓见善必行、闻过必改、能治其身、能修其家、能事父兄、能教子弟、能御童仆、能敬长上、能睦亲邻、能择交游、能守廉洁、能广施惠、能受寄托、能救患难……”他将这份乡约交给了白嘉轩及诸位族老

    “朱先生这份乡约写得好,要真能做成这样,那我们白鹿村可真成仁义村了。”鹿泰恒笑道。

    “就是约束的太严,怕乡亲们遵守不住。”一位族老担心的道。

    “是啊,这上面写得,比那县里的告示还严呐。”一位族老说道,“不知道村民们肯不肯接受。”

    “百姓们是遵教化的,何为教化呢?就是说话、走路、为人、处世,都要有一定的规矩。这乡约就是规矩。”朱先生解释道,“所谓求其上者得其中,求其中者得其下,求其下者无所得。规矩一开始就要定得严一点,如此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嘛。

    就像火和水,火势凶猛,靠得近一点都撑不住,因此人们畏惧火,远离火,就很少会被火烧死。

    而水势绵柔,所以大家都喜欢亲近水,天一热还喜欢下水去洗澡,结果每一年都有淹死的人。”

    大家听他这么说,都觉得有道理。

    “姐夫说得对着呢。”白嘉轩更是十分赞同,“我回头就让大家把这乡约都抄回家去,全都给我背熟了。我还要把这乡约刻成碑,立在咱们祠堂,让子孙后代都遵守咧。”

    族老们一听,都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随后,白嘉轩果然将乡约刻成碑,立在了白鹿宗祠里。

    而村民们也开始背起了乡约,就连那些不认字的老汉儿,也都跟着学。

    不过项南知道,这基本都是形式主义。

    就跟读书人都读四书五经,忠臣传、贰臣传,但两面三刀、背信忘义的事儿却都没少做。

    能像朱先生这样清廉自守,舍生取义的人没几个。

    因此背乡约不算啥,能学以致油锅!”白嘉轩骂道,“好了,手的毛病我给你们治手,现在嘴上的毛病我给你们治嘴。”

    随后,他就让人从粪坑里,挖了两勺黄汤,硬掰开他们的嘴给灌了进去。

    全村百姓看了都唬得面如土色,四肢发软,再没有人敢不拿乡约当回事了。

    而那几个烟鬼受了这般磨折之后,也真的再不敢抽了。

    当然,这是后话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惩办了这些人之后,白嘉轩找来鹿子霖、项南商议在村里盖学校的事

    “要移风易俗,就得重视教化。啥叫教化,那就是教育感化。咋教育感化呢,那就要修学堂。”白嘉轩解释道,“我想在咱们村建一个学堂,让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,你们觉得咋样?”

    “嘉轩伯这主意好。村里现在三四十个孩子,除了兆鹏兆海、孝文孝武之外,其他孩子全都没书念,天天撒尿和泥,撵鸡追狗,疯玩疯闹,人事不懂。

    我觉得应该让他们读书,读书才能明理,读书才能博闻,读书才能上进,我全力支持。嘉轩伯,这样,孩子们的书本费我出了,另外每个孩子每个月一斗粮,用来弥补读书时家里的亏空。”项南说道。

    很多孩子之所以不读书,就是因为家里穷。

    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五六岁孩子跟着下地干活,除草、拾柴、喂牛、捉虫等,并不少见。甚至十三四岁,就已经当壮劳力了。

    也因此,白嘉轩要办学堂是好意,但不是什么人家都有条件上的。在古代,可是三代之积,才能供养一个读书人。

    因此项南才提议每个孩子,每个月给一斗粮食。一斗粮食是十二斤半,勉强能供一个孩子的口粮。

    白鹿原的学堂不是九年义务制,大部分孩子学个三字经、百家姓、千字文之类,能够写自己的名字,算个数儿就已经够了。

    所以上学的孩子,岁数基本也就在六岁到十一二岁之前,再大也不可能让上学了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一天半斤粮,应该还是够的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