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谷歌中文网 > 我大哥是太子,你敢惹我? > 第238章 归来依旧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谷歌中文网] https://www.gugezw.com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大业九年,当时的李渊还是隋炀帝手下的,四品卫尉寺少卿,担任这宫廷巡逻和禁卫的职务。

    李世民一家还在长安,李世民当时还什么都不是,高士廉当时还只是治礼郎。

    大业九年,隋炀帝第二次对高句丽用兵,但因为手下将领叛乱而退兵。

    虽然退兵对隋炀帝没任何的影响,但却对当时的百姓影响极其的大。

    因为大业八年,隋炀帝集结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,却大败而归。

    这场大败就死了不少人,第二年继续征召民夫参战,又败。

    这就导致了当时的长安民不聊生,不少人家都挂着白布。

    因为连年征战,导致不少百姓家里种地。

    当时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垢,还经常带着人施粥。

    某天,长孙无忌和妹妹,还有李世民三人,又是像往常一样去平民住的地方施粥。

    路过某户人家时,却看到一个小女孩双手是血的捂着脸哭。

    长孙无垢看到上前去询问怎么了,是不是哪里受伤了。

    但那个小女孩却只是一直哭着说“母亲,母亲...”

    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注意到,院子里通往屋子都是血,以为里面进了歹人。

    这在当时很常见,饿疯了的人就会到处抢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和李世民都悄悄的拔出随身带的刀,小心的往屋子走去。

    越靠近,血腥味越浓烈。

    直到两人进到屋子里,看到了他们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场景。

    用泥土砌起来的土墙上,到处喷洒着鲜血。

    一个女人双眼紧闭没了呼吸,一个脐带还没剪的婴儿躺在一边。

    遍地是血,因为画面的冲击导致了两人当场就吐了出来。

    两人报了官,一直到女孩不哭了才弄明白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原来女孩的母亲因为怀孕,需要接生婆来帮忙生产。

    但女孩家穷,又借不到钱,只好自己来。

    可是家里只有女孩和哥哥,还有母亲三人。

    但母亲因为生过两次孩子,算是久病成医,觉得自己可以。

    谁知孩子难产了,母亲不能自己生产的情况下,就拿刀给自己来了剖腹产。

    可这在当时怎么可能?

    结果可想而知,女孩的母亲一边忍着痛,一边下刀,最终死了,婴儿也没保住。

    兄妹俩在院子里等待,听里面没了动静以往好了。

    结果一进去,两人全被场景吓哭了。

    女孩的哥哥直接当场被吓成痴呆跑出去了。

    最后这个家只剩下一个小女孩无助的哭泣。

    别说看的人了,连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在听到全部过程,都觉得残忍。

    而后几天,两人才明白这一切的缘由。

    原来这家人之前还算是富农,家里有爷爷奶奶,两个叔叔,女孩的父亲,哥哥。

    一家子五个男丁,在当时的劳动力很是富裕。

    但是从隋炀帝登基后,从大业元年到大业六年,一直在修大运河。

    她们家因为男丁多,所以两个叔叔就去修大运河,都死在了修大运河。

    大业八年,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,父亲被征召入伍,最后因为隋炀帝指挥错误而战死。

    大业九年,隋炀帝第二次征高句丽,爷爷也被征召入伍。

    一家三代人,从隋炀帝登基后一代人都被嚯嚯死,爷爷就加入了叛军的行列,最后战死。

    一家人也被连累抄家,田地什么的都被收回,一贫如洗,奶奶当时也因反抗而死。

    只剩下母子三人相依为命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因为女孩的父亲怕自己也死在战场上,非要让再生一个男孩儿,未来好赡养妻子。

    女孩的母亲肯定不会再生了。

    但也正是这样才害死了女孩的母亲。

    李世民得知全部事情后,整个人都被惊的久久无法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李世民第一次这么深刻的体会到,一个昏君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灾难。

    朝廷上下,都夸大运河未来能有多大的成就,后人会因此而夸隋炀帝什么什么。

    却完全忽视了,为了挖这条大运河,死了多少的百姓。

    朝廷上下,都夸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度,让文人有了做官的机会。

    却完全忽视了,这些能够参加科举的,都是必须被五品往上的大官推举。

    可你一个种地的老百姓,连寒门都不算,你凭什么让那些五品大官们推举你?

    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彻夜长谈,大谈这个国家还要被隋炀帝祸害到什么时候是个头?

    和那些十六七岁意气风发的少年一样,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也都说了自己如果是皇帝,会怎么怎么对百姓好,会怎么怎么治理国家。

    其实在隋炀帝在位的十四年里,何止这个女孩的残酷,连天子脚下的长安都这样的生活,别说那些其他地方的百姓。

    从隋炀帝登基到大唐建立之间,全国人口整整死了一千多万人。

    隋炀帝在位时期,不少百姓为了躲避,甚至跑到了陇东大山上,宁愿挖窑洞吃野菜,也不想在长安待着。

    后来,李渊被从朝廷中央挤到地方上,李渊开始私下招募勇士打造刀甲。

    在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的胸膛之中,炽热的热血日夜翻涌。

    那是青春的激情在燃烧,是年少的壮志即将喷薄而出。

    他们满心期许着能亲手推翻那腐朽不堪、令人深恶痛绝的隋王朝。

    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,一想到这儿,激动便难以自抑。

    可如今,风云变幻,李世民竟在这纷扰尘世中迷失了片刻。

    往昔那如璀璨星辰般指引方向的理想抱负,仿若被迷雾遮掩,有些模糊不清了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看在眼里,他提及两人年少时的热血过往。

    那些一同憧憬未来、并肩闯荡的日子,只为拨开李世民心头的迷障,让他再度握紧理想的剑柄,向着目标奋勇前行。

    李世民对麾下将士的爱护,绝非惺惺作态,那是源自灵魂深处最真挚的情感。

    他眼中的士兵,并非只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工具,他们是一个个家庭的顶梁柱,是百姓的父兄,是妻儿的依靠。

    这份共情,让李世民深知每一条生命的重量,也让他的爱兵之举有了最坚实的根基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微微叹气,语重心长地劝道:

    “陛下您心忧天下苍生,一片赤诚可鉴日月。

    可有些人却仿若蒙昧未开,难以领会陛下的苦心,甚至成了您前行路上的绊脚石。

    陛下,您无需为此愧疚,您所行之路,本就是披荆斩棘,向着光明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听闻此言,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义妹的音容像貌,那些曾经的誓言、最初的梦想,如潮水般汹涌回涌。

    所谓:归来依然是少年。

    这短短几字,指的是哪怕历经沧桑,身体已不复年少时的轻盈矫健。

    可只要心中的火焰不熄,那份对着天地立下的壮志豪情犹在,便依然能如少年时一般,为了梦想,无畏无惧,向着远方,大步迈进。喜欢我大哥是太子,你敢惹我?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