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谷歌中文网]
https://www.gugezw.com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“老伯,煮盐呢啊。”李奇随机走进一户人家,看到一个黑瘦的汉子正在屋里忙着,一口大锅,一个木铲,在冒着热气的大锅上搅拌着,热腾腾的屋里充满了蒸气,就算是这海风的吹拂,也不能让屋里的气温有所下降。
旁边的竹筐里,早已盛满了大颗的食盐,这些都是经过了提炼的盐,达到了食用的标准,只是还没有经过粉碎,还是大颗粒,粉碎之后就是标准的雪花盐了。
这雪花盐拿到外面去卖,可以达到六七十文一斤,这一户人家,日产一两百斤,那都是少的,而成本就是一点柴火、劳力、还有铁锅,但就是这样,这灶户却吃不饱,而大米的价钱却也是区区的七八文钱一斤。可知道盐在这里收购价钱那是相当的低贱。
现在李奇来了,这盐也就纳入书院的结算系统,那生活标准就要按照书院的来,纳入系统之内,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购价格,让这灶户的收入能与书院众人的生活水平持平,当然按照一贯的习惯,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结算单位,自负盈亏。
“回山长,正炼盐呢,家里也没个落脚的地方。”这老汉也知道他现在是在书院的领导下干活,这山长这么大的官,自己家里又脏又乱,感觉不太好意思,都是纯朴的劳动人民。
“这屋子这么矮小,是为什么呢?”李奇对于这只能算是棚屋的房子感到很奇怪,在外只是感觉矮小,进了里面才发现就连伸个腰都很困难。
“我们在这里也不知是不是长久之计,随时准备搬迁的,还有就是这海边台风多,太高了不抗风。”黄广钿在旁边解释道。
哦,流贼作风,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这李奇熟悉,绿水寨以前也是这样。
在灶旁的篮子里,放着一些小鱼干和一些番薯,还有一些米粥,这应该就是这一家子的午饭了。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,沿海地区是最早种植番薯的地方,也是穷苦人家日常的食物,在这海边的小山村也不例外。
当然,作为一个靠海的山村,他们还有一个便利的条件,那就是打鱼,所以餐桌上也就不会缺鱼了,当然是小鱼,虽然这时的自然条件相当的好,但这些人的打鱼工具那也是相当的简陋,也不能捉到什么大鱼了。
海边简易的小码头,停着几艘小鱼船,更多的还是那简易的竹排,这就是这小山村打鱼人的谋生工具,跟绿水书院的竹排相比,也是那大哥笑二哥,谁也别笑话谁,都是难兄难弟。
“你说的大船在哪里呢?”李奇忍不住问道。
“山长,要转过这个山?C,在那边有一个海湾,那船就停在那里,好几个月没去打理了,也不知怎么样了。”黄广钿回答道,他心里也没底,这船他是顺回来了,可他不知道要用那船干什么,只能停在那海湾那里当是风景,当然也不会派人去打理了。
那船是不是还在那里,他都不一定敢肯定,毕竟那也是几个月前的事了,黄广钿也是没十分把握,蠢蠢不安的带着李奇,转过一个山?C,远远望到一艘船的桅杆,他才放下心来。
李奇也望见了那有着高高桅杆的海船,心里想着有了这货船是不是要搞个货运队,还是改装捉鱼呢?
慢慢的靠近了港湾,那虽然不大的一艘船,却也是庞然大物,就算是李奇这见惯了后世大船的人来说,也能给他带来震憾。
登上货船,只见上面积满了灰尘,各设施却也保存完好,想来清理一下,修修补补,做个保养也是可以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。
李奇心情大好,果然这打怪升级就是比自己种田来得快,自己辛辛苦苦几个月下来,所有的东西才打下个基础,而这海边一行,就得到了一艘海船,自己造那不知还要多少个月才能看到成品。
李奇感慨了一番,却更坚定了自己种田发展,农业工业一起来的决心。
李奇在这小山村里待了好几天,好好的休息了一下,把这些天的旅途劳累清洗清洗。
当然,作为一个后现代来的有为青年,李奇也没混吃等死,每天都在组织人员给这些海贼教学认字,最重要的是要背诵书院的语录。书院要发展,思想要跟上。
李奇带来的这些士兵,当然是天然的教师匠,他们在书院里是如何被老兵的教学给虐待的,现在就如何把这学习的辛苦给加倍还给这些新加入的海贼,享受这当师父虐人的快乐。
“我们不但要自己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,也要带领所有忠于书院,认同我们书院理念的人一起过好日子……”李奇在晚上的《致海边山村的学员们》的讲话中,给他们好好的灌输着书院的奋斗目标,虽然这些人听得是一知半解,可能也不太认同李奇的目标,但前人说过,谎话说千遍能成为真理,那李奇这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讲他一千遍,还不是全书院的奋斗目标吗?
又是一个天清气朗的清晨,警卫来报,书院派来的人已经到来了,还带来了大量的物资。
李奇出门一看,一车车的物资正拉了过来,这年头牛马奇缺,大都是人力车,当然,这还是书院的组织得力才能建造这么多的人力车,平时农户大多还是停留在挑担的阶段。
小山村一下子沸腾了,一下子来了一百多人,这小村子从这有人在这里定居到现在,还从没有这样热闹过。何况这不是简单的人多,关键还是物资多,这些海边的海贼他们几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物资。他们知道,这些都是运过来给他们的,更加增强了跟着书院有饭吃,抱着书院的大腿好发财的念想。
李奇也知道,要想这些人人心归属,必须给他们一些甜头,现在是自己书院建立威信的时候了,再也没有让这些人吃饱穿暖更好的方法了,只要开始给这些人发放生活物资,再加上思想教育,那这些人也就真正成为了自己书院的人了,再也没有人能把他们拉走。
令李奇没有想到的是带队的竟然是后勤大队的吴大用,这吴大用一听说山长竟然这么快就在海边找到了一个炼盐的基地,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参谋长张汉,要求带队过来。
这食盐那可是解决了书院吃盐的大问题,不仅可以少支出一大笔钱,还可以为书院增加收入。
只要有食盐,书院把之销往各地,那还不发财了,至于能不能卖,敢不敢卖,怕不怕官府,卖了会有什么后果,这不是他考虑的范围,那是山长的事。
他考虑的是我要赚钱,命可以不要,只要钱。
这些可是一大笔钱,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啊,他一个管后勤的,没钱怎么搞,没法搞啊,而山长又没钱给他,书院一大摊子,要吃要喝,全找到他这里来,山长是甩手掌柜,一应物资都是他掌握,他难啊,现在他在书院都得了一个铁公鸡的称号,可他也没办法啊,书院的物资就那么多。
除了想搞钱之外,他过来还有一个更大的念想。
海里什么最多,除了盐之外,最多的当然是鱼了,各种的海产品,都是书院需要的,多多益善。
自从在河里找到食物之后,这海就是书院的另一个目标,还是书院的长远规划,从海里找食物。
现在有了一个桥头堡,吴大用当然不会放过,这不过来了吗,等靠要思想要不得,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,就在海边砍树建船,马上出海,出不了远海就在近海,这是吴大用的想法。
吴大用笑呵呵的走了过来,比过年还高兴,李奇就没有见过这么开心的吴大用吴大队长,每次见他都是哭穷,要李奇想办法给他弄钱弄物资。
“山长。”一个声音却比吴大用先开口,从吴大用的后头跑出了梁家富,梁大队长,这家伙也一副过年的样子,笑的那个亲切。
李奇见怎么一个两个的都象闻到腥味的猫一样,全钻了出来,唉,怎么全像没见过世面的样子,不就一个小渔村吗,至于吗?
他却不想想,他的属下不就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山贼吗,早几个月还在过着苦哈哈的日子,这才阔了几天?而且还是人口急速膨胀,各种物资奇缺,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闲汉,一下子都是要给几百上千人当家,这压力那是一点不比李奇少。
梁家富虽然管的人少一些,但自从打回来大量的鱼以来,一下子为书院解决了粮食这一大问题,他在书院里的地位是直追几个营长,这地位的提高,让他无比兴奋,这大海就是他的目标,他能不来吗。
“哦,都来了,那好,那这小山村可就要靠你们俩人了。”李奇眼看送过来的两个苦力,那是一点都不客气,谁叫自己是他们上级呢。
现在你们来了,山长我可要休息一下了,我一细胳膊细腿的,给你们这些粗汉跑腿,我容易吗?
这么多天来,这小山村的人在李奇的组织下,除了收盐炼盐之外,就是建营房了,建砖瓦房不现实,但也不再是建那低矮的棚屋,而是木屋,反正这附近的山头上有的是原木,或者做其他的材料不行,但建房子那是绝对足够了,把原木伐下来,就地组建房子,虽然粗糙,却足够坚固。
根据不同的需求,规划好不同的地点,三三五五的房子组合座落在这山?C里,这不书院的人一过来,马上就可以入住了。
在半山腰,那是李奇暂时的指挥部,也是最大的一个屋子组合,他和他的警卫排就在那里驻扎。
足够光亮的屋子里,摆着一张简陋之极的会议桌,说是简陋之极是因为他连平整光滑都没法做到,而是简单的用几块木板弄了个支架,坚固不倒就算是桌子了,板凳那是真的是板凳,就是几根木头支了一块木板,就算是凳子了。
要说光亮呢,那一定是杠杠的,因为四周就没有墙壁,就是一些支撑的原木矗立着,相互咬合,组成屋子的骨架,上面弄了个遮风挡雨的屋顶就算了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