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谷歌中文网 > 七十年代,两地分居的生活 > 第239章 村里的大席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谷歌中文网] https://www.gugezw.com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老许家在牛坊大队,也是数一数二的人家。

    之前,是因为许大鹏(许父)夫妻工人身份,那可是整个牛坊大队的独一份。

    各家各户,谁没有个急事,换个票,换个工业券什么的。

    许爷爷更是十里八村的文化人,能写会算,是大队上的会计。

    接着,许家的孙女嫁了一个军官,后来许大志家的许勇当兵走了,许强也进城当了工人。

    高考恢复以后,老许家又出了好几个大学生。多少人羡慕呢,比不了啊,比不了。

    所以,许笛她们到的时候,院子里已经来了很多人。

    “姐,你回来了。大伯和大伯母昨天到的,大力哥他们还没到呢。

    钱奶奶,吴姨,快进来,我奶奶刚才还念叨你呢。”

    许佳这嘴,能说会道的,可比许笛厉害多了。

    “小姨,你今天真漂亮,你也要当新娘子吗?”

    圆圆歪着脑袋,看着许佳。

    “小姨不当新娘子,小姨就是长得漂亮。你就像小姨,也是漂亮的。”

    “嗯,我妈说,我和小姨一样,口才好。”

    圆圆就愿意听别人说自己长得像小姨,好看!

    “快别贫了,赶紧进去。朝阳,你把车开到一边停好,锁上。今天人多,淘气的孩子也多。”

    “行,我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许佳带着暖暖她们三个先进去了,许笛在后面陪着奶奶和吴姨。

    “钱大姐,快进来,快进来。”

    许奶奶高兴的拉着钱奶奶,她们有段时间没见了,还挺想的。

    “恭喜了,孙子娶媳妇,添人进口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,许勇上学,一时半会结不了婚,许强也二十多了,不小了。

    队上和他们同龄的,孩子都能打酱油了。”

    许奶奶嘴上说,实际上,她还真没催过许勇和许强。

    许爷爷和许奶奶不会过多的干涉子孙的事情,只会给建议。

    “钱姨过来了,小笛,朝阳来了吗?”

    许父和许母正好出来,看见许笛她们一行人。

    “爸妈,朝阳来了,昨晚到家的。他去停车了,一会就进来了。”

    许父和许母昨天请假过来的,二弟家第一个喜事,他们得过来帮忙。

    “姥姥,姥姥,妹妹找你。”

    许梅的大儿子跑过来,喊许母,他妹妹要尿尿,自己不敢去茅房。

    “奶奶,吴姨,你们跟着我奶奶进屋,我去看看我二婶那边,有什么要帮忙的。”

    “行,你去吧,我看着几个孩子。”

    钱奶奶跟着许奶奶进屋了,屋里还有其他亲戚。

    正好张朝阳也进来了,他俩去找许二叔,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。

    “二叔,还有什么要做的?”

    “朝阳,小笛,你们来了。

    弄的差不多了,昨天杀的猪,许强找了一个国营饭店的大厨,还有隔壁大队办流水席的师傅,队上的媳妇帮着洗菜,都安排好了。

    你和朝阳,一会招待娘家过来的客人。”

    许二叔知道儿媳妇娘家的亲戚都是城里人,都有工作,他让小笛和朝阳帮着招呼,也省的有招待不周的地方。

    “行,二叔,一会我和朝阳招待娘家的客人。

    咱们多少年没办酒席了,城里也一样,结婚就是个形式,哪有那么多粮票办酒席。”

    许笛宽慰他二叔,城里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,不用太在意。

    “行,我们小笛,从小就是村里孩子头,啥都不怕,厉害的很。”

    “二叔,好汉不提当年勇,我现在,可不如小佳,那嘴皮子,才是真的厉害。”

    许笛和二叔说了会话,他事情多,又被人叫走了。

    村里结婚摆酒,那也是有专门张罗事的,有的地方叫支客或支客人,有的地方叫知宾或者什么,不同的地方,叫法不一样。

    五一了,外面不冷不热,也没有支棚子,直接在院子一角砌了几口大灶。

    大队上有之前大锅饭时期的大锅,现在正好派上用场。

    队上过来帮忙的妇人,已经开始动手切菜了。

    这个季节,也没有什么绿叶蔬菜,主要是白菜,萝卜和土豆。

    许强自己倒腾不少海带,海米,队上各家晒得干菜,也换了不少。

    主菜是昨天杀的一头猪,有二百多斤。还有家里养的小鸡,也杀了好几只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,许家张罗的这些吃食,也算头一份了。

    院子里,大厨开始做菜了,香味飘出来了。

    许二婶拿盘子装了不少炸丸子,给暖暖,平安她们尝尝。

    堂屋的礼账桌子上也放了一些,还放了瓜子,喜糖,还有一些散着的烟。

    “新娘子接来了,接来了,进村了,快准备点鞭炮。”

    负责在村口看着的许俊跑了回来,张朝阳他们赶紧拿着鞭炮出去了。

    孩子们一听新娘子来了,也都跑出来,女孩子为了看新娘子,男孩子为了一会捡炮仗。

    听见汽车的声音由远及近的传过来了。

    “快,准备点鞭炮,汽车过来了。”

    张朝阳手里的鞭炮被拿走了,许笛捂着耳朵,张朝阳捂着团团的耳朵,暖暖不害怕,圆圆最兴奋。

    其实,团团也不害怕,但是张朝阳一直觉得二闺女太安静,总觉得她胆子小。

    噼里啪啦,鞭炮响了,绑着大红花的汽车也停下来了。

    许强把新娘子扶了下来,许笛过去接人,张朝阳招呼新娘子娘家的男客。

    秋霞穿着许笛做的大红裙子,头发盘起来,一侧带着一串红色的花,许强从南边带回来的。

    “新娘子真漂亮,那裙子,真好看!”

    “还有头上的花,跟真的似的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红皮鞋,带跟呢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看热闹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,许笛引着新娘子进屋了。

    许家房子是砖瓦房,宽敞的很,比城里宽敞多了。

    新娘子的亲戚没想到许家条件还真不错,院子居然有席面,香味直往鼻子里钻。

    许强带着秋霞,给爷爷奶奶见了礼,还有他爸妈。

    接着,新娘子进了许强之前住的房间,他们不在家住,东西都在城里摆着呢。

    许笛过来陪着新娘子,许强出去招呼客人了。

    院子里,已经开始摆桌了,要开席了。

    连荤带素,一桌子十个菜,肉菜还占了一半。

    新娘家的亲戚很满意,许家准备的很好,有面子。

    张朝阳陪着新娘的哥哥们做主桌,军人,公安,还是有一些共同话题的。

    许佳端了饭菜过来,让新娘子吃一点,折腾一早上了,指定饿了。

    “谢谢小佳!”

    “不客气,二嫂。”

    许佳上了大学以后,打扮的漂漂亮亮,大大方方的。

    “谢谢姐!”

    “不客气,今天是最漂亮的新娘子。”

    几人也算熟悉,聊着天,气氛相当不错。

    院子里,放了十张桌子,已经坐满了人,吃的热火朝天。

    暖暖她们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场景,觉得稀奇。几个孩子,被安排在一张桌子边,连带娘家那边过来的孩子,单开了一桌席面。

    院子里热热闹闹,新娘子家的人吃好以后,和新娘子说了会话,就准备离开了。

    开车的司机是许强的同事,负责把人送回去。

    等张朝阳他们吃完,已经下午了。

    桌子板凳,碗,盘子,盆都是借来的,背面都写着各家的姓名。

    许俊带着村里半大的小伙子,开始挨家挨户的送回去。

    大师傅也送走了,做流水席的给了红包,离开了。

    院子收拾好,这场婚礼就算结束了。

    许父和许母还有许大哥一家先坐车离开了,许笛她们自己开车,没着急。

    又和爷爷奶奶说了一会话,看着天色不早了,才准备离开。

    昨天杀了一头猪,还剩一些肉,还有炸好的丸子,许二婶一家分了一些。

    “爷爷奶奶,二叔二婶我们回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开车慢点,不要着急。”

    许笛一家人开车离开了,许强的婚事圆满完成。喜欢七十年代,两地分居的生活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