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谷歌中文网 > 七十年代,两地分居的生活 > 第215章 亲戚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谷歌中文网] https://www.gugezw.com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又是阳光明媚的一个早上,许笛在院子里跳了一会绳,背了一会英语单词,去厨房帮着吴姨做早饭。

    开学以后,许笛习惯了每天早起半个小时,活动活动身体,背背单词。

    她们文学院也有功课不少,她又跑去英语系蹭了几回课。许笛知道,未来几十年,英语还是很重要的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上辈子她学了好几年英语,后来,为了辅导孩子,她跟着视频,学习软件,系统的学过。

    音标,语法,阅读理解都还可以,现在把单词重新记忆,不算太难。

    “吴姨,等朝阳回来,你回去多待几天,这段时间,太忙了,你都没能回去看外孙。”

    “不要紧,我知道她们过的好就行。小笛,我跟你说实话,虽然那是我女儿家,但是,住着,也不自在。

    人啊,什么时候,都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。”

    吴姨的感慨,应该不是心血来潮,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。

    “吴姨,想要有个自己的家,其实也容易。老家那边,要是没什么亲戚了,你就在这边买个小房子。

    等你不想工作了,自己有了房子,有了存款,日子照样过的顺心。”

    许笛不能直说,吴姨把钱都给了女儿,女婿,指望着她们养老,风险不小。

    还不如,适当的给一些,大头自己留在手里,以后,女儿女婿孝顺的概率会更高一些。

    因为,从吴姨的话中,不难猜出,她女儿,自己没有工作,在婆家,话语权也没有多少。

    “咱们想一块去了,我请钱姨帮我问了,房管所那边,如果有合适的小房子,我就买下来。

    这几年,我也存了一些钱,买一间房应该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吴姨一个人带大女儿,丈夫又牺牲了,她心里有数。

    “那真不错,吴姨,加油,日子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
    许笛想想也是,吴姨不是什么也不懂的无知妇人,不然,一个人独自带着女儿,要被生吞活剥了。

    晚饭过后,许笛骑着自行车,去学校了。

    上午依然是两节大课,许笛和刘云坐在一起。

    上次和魏华吵过以后,许笛也没当回事,想法不同而已。

    班级其他同学,和她亲近了一些,偶尔一起讨论问题。

    说白了,大伙对所谓的集体活动,兴趣都不大。

    她们班级,年龄段拉的有点大。

    像班长,二十六七了,据说家里有三个孩子,小的才出生没几个月。

    还有两个女同学,也是结婚有孩子的。其中,有一个女同学,和丈夫一起考上了京市的大学,孩子也带来了,就住在女生宿舍。

    除了单身的女同学,男同学,或者像班长这样,媳妇孩子在老家的,其他人,哪有那么多闲工夫,出去爬长城,游故宫的。

    “许笛,走了,这一上午,坐的腰酸背痛。

    我觉得,过了二十五岁以后,体力明显不如以前了。”

    “行了,你这话要是让教授们听见,不得批评你啊!”

    “也是,我奶奶就常说我,不要在老人家面前说自己老了。”

    刘云自己呵呵的笑了,许笛也笑了,这话,她奶奶也说过。

    许笛拎着东西,和刘云在教学楼口分道扬镳,她要去车棚推自行车。

    “许笛,你来一下。”

    听见有人喊自己,许笛回头看了一下。

    她们班的白微微,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的独行侠。

    “白微微,你叫我?”

    “嗯,我妈找你,在办公室。”

    说完,转身往前走,多一句话都没有。

    许笛知道,她们文学院的张教授是白微微的妈妈,这事,魏华已经广而告之。

    办公室里,没几个人了,教授们都回家了。

    “张教授,你找我?”

    许笛真的想不出来,张教授找自己有什么事,她的作业完成的不错啊。

    “嗯,坐下说。

    我是张朝阳的姑姑,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?”

    许笛懵了一下,随后想起来了,这是方奶奶的女儿,据说去支援三线建设了,一直没见过。

    “啊!之前听说过,你们在支援三线建设。”

    “嗯,刚回来没多久,上周日去干休所,老爷子说的,朝阳的媳妇在京大上学,让我照顾一下。

    朝阳保家卫国,你们也不容易。以后,学习上有什么事,可以来找我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张教授,不是,谢谢姑姑。”

    许笛没想到,还有这样的缘分。

    “白微微,我女儿,你们既是亲戚又是同学,以后多接触。”

    “行,以后都在一个班,慢慢会熟悉的。”许笛不了解白微微,也不知道她什么性格。话,不能说得太满。

    “好,不耽误你时间了。我们住在学校家属院,以后有什么事,可以来家里找我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,姑姑。我们住的也不远,有机会,来家里坐坐。”

    许笛也客套了两句,起身离开了。

    “妈妈,咱们也回家吧。”

    “嗯,走吧。微微,我们回来了,这里很安全,你不用害怕。”

    “嗯,我尽量。”

    张教授摸了摸女儿的头,把心疼藏在心里。

    许笛呢,离开教授的办公室,感觉挺巧的,居然还有这样的缘分。

    不过,张教授长得不像老爷子,眼睛挺大的,不然,许笛就能认出来了。

    到家以后,许笛第一时间和奶奶分享这个事情。

    “奶奶,奶奶,我跟你说,我们文学院的张教授,居然是张朝阳的姑姑,就是那边的姑姑。

    还有,我们班上的白微微同学,是张教授的女儿。”

    “张楠回来了?”

    许笛一时没反应过来,懵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张朝阳的姑姑叫张楠,一个挺不错的孩子。可惜了,夫妻俩在那样的山沟蹉跎了这么多年。”

    钱奶奶对方同志没什么意见,对她生的三个孩子也没意见。

    她和张根生阴差阳错,本质上,他也没做错什么,只是不长情而已。

    “张教授名字还挺好听的,她刚才找我,说是上周听爷爷说的,我在京院,让她照顾我一些。”

    “行,顺其自然相处就行。”

    钱奶奶没意见,有人照顾小笛,她也乐见其成。

    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脾气合得来,就多接触,慢慢走动。

    脾气合不来,就算了,不强求。”

    “嗯,就这样。”

    许笛说完了闲话,去洗手了。

    钱奶奶心里高兴,有这么一个像孙女一样的孙媳妇也挺好的。

    她以前因为工作原因,要应付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,心累。

    小笛这孩子,性子直,没有太多小心思,相处起来,轻松,愉快。

    “妈妈,妈妈,韭菜什么时候能吃,我想吃韭菜盒子了。”

    “妈妈,妈妈,今天捡了八个鸡蛋,不知道哪只小鸡偷懒了。”

    “妈妈,我的连环画都看完了。”

    三个孩子,围着许笛,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。

    “韭菜还要十天才能吃,它要慢慢的长大。

    母鸡不能天天下蛋,它会累的。

    团团,休息的时候,妈妈带你们去新华书店,看看有没有新的连环画。”

    许笛挨个回答女儿的问题,带她们去洗手,吴姨喊开饭了。喜欢七十年代,两地分居的生活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