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谷歌中文网 > 平城赋 >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今夜之宴,当是我为你壮行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谷歌中文网] https://www.gugezw.com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大魏平城,遍布里坊。

    大凡里坊,无不以高墙合围,坊口的牌坊上各自书写其名,以示区别。

    在划片而居的里坊间,各族百姓被分类安置,平日里只以晨钟暮鼓为号,在定时启闭的坊门里,各安其分各司其职……

    延年坊中,有一仰春楼。

    仰春楼巍峨矗立,共有五层之高,恍若遗世独立的仙宫,悬浮于尘嚣之上。

    楼外,冬雪皑皑,寒意逼人;楼内,则灯火璀璨,炭火氤氲出袅袅暖意。

    及至五楼,视野豁然开朗,风景独好,仿佛能一眼望穿世间繁华。

    岁末将至,坊市之中已照例开了夜市。各色灯火相映,烘得夜雪也染上了光晕,似乎寒意稍减。

    百姓往来穿梭,坐商铺子、支着帐篷的行商,无不兴兴头头。

    倏然,拓跋月举了杯,向今日所请的四位宾客致意。

    李云从、李云洲、胡叟、宋鸿四人,一人一座,都同时举杯相应。

    菜品琳琅满目,既有胡人爱吃的羊肉,也有汉人喜食的江鱼。辅以各色调料、酱汁,可谓各臻其妙。

    四人皆有官身。散衙后,都只穿了常服,来此赴宴。

    宋鸿来得最晚,一来便被李云洲揪住,说要罚酒三杯。

    宋鸿也不争辩,一气敬了三杯酒,脸上泛起红晕。

    说及自己晚来的原因,宋鸿不无感慨之意。

    原来,旧主沮渠牧犍投降前后,义父宋繇也得知宋鸿一早便投靠武威公主的事。宋繇为此生起宋鸿的气,说他一早就背主邀宠,实乃小人行径。

    嫌隙就此而生。

    宋繇入平城之后,皇帝赐了一座宅子给他。但宋繇不愿与义子宋鸿同居一处。宋繇无法,便只得另寻了个住处。

    此处距离宫城稍远,每日上衙颇费时间。

    宋鸿叹道:“义父一生光明磊落,对我更是视如己出。如今却因我改投新主,便视我为不忠不义之人。我虽心中有愧,却也早知天命,不得不为。”

    宴席上,三人面面相觑,心思各异。

    拓跋月温言道:“子鹄,你无需太过介怀。你义父曾是河西国的尚书左丞,与你的立场相异,一时未明你心意,也不足为奇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她又道:“但大局已定,你义父也来到平城,受了清水公的封号。想来,有朝一日他必能体谅你。”

    忠诚与背叛、旧情与新义,本就说不清道不明。

    听得公主的劝慰,宋鸿心里松快许多,又敬了一回酒。

    下一瞬,拓跋月望着李云洲,笑问:“云州,你知我为何偏在今日宴请你们么?”

    李云洲刚吃了一口胡炮肉,擦擦嘴角,才回道:“因为,我隔两日便要外出了?”

    猜对了。

    因缘际会之下,李云洲对皇帝施以回春之术,加之其巧舌如簧,说服了数位河西坞堡主,暗中助力魏军,立下汗毛功劳。

    待李云洲回返平城之时,便被擢升为太医令一职,掌太医署,一时风头无两。

    拓跋月笑道:“云州,你做的都是大事,今日之宴,当是我为你壮行。”

    昨日,从荆州传回一道消息。

    荆州突发疫/病,渐有扩散之势,但当地医士对此束手无策。

    皇帝当即下令,让李云洲前赴荆州,研制疫/方,阻遏疫/情扩散。

    李云洲欣然受命。

    说起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病,李云从不免忧心忡忡。

    “这疫/病来得蹊跷,荆州的地界,与宋国的梁郡、汝阳郡、颍州郡相接壤。不知疫/病是荆州自发的,还是从宋国传过来的。云州,此行须得格外注意。”

    李云洲撇撇嘴:“也不是我一人去,阿干就别操我的心了,还是先管好你自己吧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往李云从搭在竹衣架上的风帽。那上面,有一枚金闪闪的冠帽饰。

    聊到瘟疫/病上,李云洲要说的话就多了。

    “公主,不瞒你说,很早之前我就有一个想法。想研制出一些预防疫病的良方。以前,我大魏在与南北诸国的作战中,虽时常占据上风,但总不免常受疫病滋扰。”

    拓跋月颔首:“的确如此。”

    “汉桓帝时,尚有人烟阜盛之态,到了三国鼎立之时,人口却已急剧减少。你道是为何?刚到太医署,我就查阅过卷宗。原来,在汉末十余次的疫/病中,竟有百万人口因此丧生。”

    拓跋月眯起眼,目露赞许之色:“我也留意过此事。晋武帝太康元年时,举国上下人口才不过一千六百余万,就在这里面,还包括五百万内迁的胡族。看看,这疫/病啊,真是令人胆寒。”

    “‘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,并不只是因为战事频仍。中原地区数百万人因全身发热,而被活活烧死,其况委实可怜。”李云洲叹道。

    说至此,气氛有些沉重了。

    胡叟觉出这一点,便敬了李云洲一杯酒。

    “第一句话,保重;第二句,早日得偿所愿。”

    李云洲也回敬他,笑问:“你的愿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着书立说。”

    他答得毫不犹豫。

    话音刚落,便瞥见对面一直在默默侍奉的阿澄,瞪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胡叟便又补充道:“还有,得一相知相守的新妇。”

    对面,阿澄抿嘴一笑,旋后却把眼神微微错开,不再看他。

    与河西百官不同,胡叟是最早投奔大魏的一个人。故此,皇帝对他青眼有加,安置在中书学中,授以中书教学博士之职。

    明元帝拓跋嗣时,曾将太学易名为中书学。到了始光三年,拓跋焘命人在东郭修建中书学,归中书省管辖,又置教授博士、教学博士等。至于学生,则皆为高爵贵游子弟。

    完成学业后,子弟们按例迁任秘书中散。故而,中书学便成了中书省贮才养士之所,至关重要

    (1)北魏明元帝时,改国子学为中书学,属中书省。学生毕业后多升为内外要职,为当时主要的仕进途径之一。后,孝文帝太和年间,复改为国子学。喜欢平城赋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